贵州发展研究

  • 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丁胜;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地方高校作为新型智库方队中的重要力量,踏上了新型智库建设新征程。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地方谋篇布局下,各地对高校智库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各高校也依据自身实际进行了积极实践,无论是以学校作为整体的高校智库,还是依托学科优势或人才优势打造的专业智库都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活力。但与此同时,由于目前党委政府主要倚重党政智库提供决策参考,对高校智库的需求并非十分强烈,加之地方高校智库仍然存在决策服务力不足、资政通道不畅以及考核导向弱化等问题。因此,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既迎来发展新机遇,同时也面临发展难题,需要围绕"进体系、进平台、进云端"和"有通道、有导向和有支持"等方面加强建设。

    2017年06期 No.15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知青岁月——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发轫

    高维峰;

    人民主体地位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民主体地位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作为文化渊源,与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一脉相承。人民主体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表现为尊重人民是历史创造性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当作党执政治国的牢固根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情怀。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人民主体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知青岁月的心系百姓为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知青岁月的敢于担当提供了坚实的实践积累,知青岁月的艰苦磨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广大青年要认真汲取青年习近平的成长智慧涵养自身。

    2017年06期 No.15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在把握时代脉搏中砥砺前行——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

    周士跃;

    建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带领全国人民在把握时代脉搏中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发展建设实际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做出的科学判断。我们要牢牢把握"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7年06期 No.15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蕴——论“三个意味着”所勾勒的新时代中国画卷

    王奇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征程。准确理解这个新征程,离不开对新时代自身意蕴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意味着"进行诠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蕴,深刻描绘了新时代所具有的由富到强、思想铸魂和大国担当三层意蕴,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导向。此根本导向,是对中国现阶段国情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根本性判断和科学规划,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2017年06期 No.15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党的建设

  • 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毫不动摇

    李永康;

    十九大提出的党领导一切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系统梳理"党是领导一切的"历史脉络对于我们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6期 No.15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析论

    邬海军;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主要是通过每个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得以实现的,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能力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并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延伸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6期 No.15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贵阳市情探讨

  • 贵阳“大扶贫”战略下“高一格”扶贫案例调查启示

    朱莉;

    2015年,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后提出"按照‘高一格’要求扶贫,为全省创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当好示范,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在对贵阳市"高一格"扶贫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后,得出了扶贫、脱贫机制和路径方面的系列启示:机制方面需构建有效的多元主体扶贫协同机制、构建有效稳定的扶贫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有效的绿色产业扶贫机等;路径方面"脱贫"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需以具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载体、需有"恒产"等。

    2017年06期 No.15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贵阳市“四轮驱动”战略研究

    史海燕;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众多城市纷纷把创新型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工业园区又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借助自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从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非平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贵阳"四轮驱动"的自组织发展过程,并依据自组织理论提出发展对策。

    2017年06期 No.157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教城对清镇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

    薛洪霞;

    职教城建设是贵州省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已纳入清镇市战略发展规划。文章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职教城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

    2017年06期 No.15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建设

  • 精准扶贫背景下返贫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以湖北省W区L村为例

    彭琪;王庆;

    治理农村返贫问题对于实现扶贫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湖北省W区L村脱贫人口返贫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贫困线设置不合理、贫困人口能力不足、保障体系和驻村干部制度不完善等是导致农村返贫问题的主要原因。构建相关扶贫政策协同机制,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驻村干部激励与保障机制,激活新乡贤的带头作用等,对于有效治理农村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2017年06期 No.15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政治建设

  • 精英输入:新时代乡村治理主体的路径重构——基于万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

    徐琴;

    在国家政权建设的作用之下,传统乡村权威趋于衰弱;村民自治制度的失效使得新时期的行政权威在乡村社会内部稍显不足;城市化市场化的推动又加速了村庄内部人才流失。在这三重压力之下,乡村治理主体有空心化的趋势。万载县通过引入驻村社工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以外部输入型精英为切入点,以此重构乡村治理主体的可能路径。

    2017年06期 No.15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六枝特区新华镇农村社区治理调查报告

    赵丽萍;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社区规划从城镇社区向农村社区不断延伸,农村社区治理被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文章对六枝特区新华镇的农村社区治理进行了探析。

    2017年06期 No.15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生态文明建设

  •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

    杨苹苹;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农民作为实施主体,政府与基层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来稳步推进。总体来说要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就要加强农村的生态保护;重点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努力构建农耕文化、乡愁的精神乐土。

    2017年06期 No.15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4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